引领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

园区探索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系列报道③

发布时间:2015-12-12 09:29 钱怡 来源:苏州日报 浏览次数:208 返回上一页

人才与创新,已成为开发区跨越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苏州工业园区加快创新国际化步伐,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郁氛围,构筑市场化的人才激励机制,不断探索开发区外向型经济与自主创新有效结合机制,实现高水平开放与高层次创新协调发展,努力建成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区。


20多个国家级创新基地落户园区

推动更深层面更广领域开放式创新

打破地域限制、制度壁垒,让创新资源充分流动。今年8月30日,由园区和北京大学联手打造的“创业大学”落户独墅湖畔,依托课程中心、资源共享中心、活动交流中心和文化展示中心四大“中枢”,整合了创业人才引进、创业载体建设、创业企业孵化、创业投融资服务等创业资源,集聚了国内外高端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创新要素。11月25日,园区管委会与悉尼大学签署合作协议,确定在园区设立悉尼大学首个海外实体——悉尼大学中国中心。悉尼大学校长施迈克说:“苏州工业园区的开放创新体系令人心动,冷泉港实验室等世界顶尖科研机构与名校都在园区获得成功发展,悉尼大学中国中心将成为悉尼大学中国战略的核心项目。”悉尼大学中国中心预计2016年6月开始运营,将悉尼大学创新资源与园区产业需求对接,从更深层面、更广领域推动开放式创新。

洞开创新之门,引入源头活水,加强政产学研资介合作,积极开展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合作及学术交流,共建研究院、实验室,园区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从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引入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26所高等院校;到践行“科技跨越”计划,围绕重点产业技术需求搭建30个公共平台、20多个国家级创新基地,园区充分释放“开放创新”红利。作为中新两国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的重量级平台——新加坡中国(苏州)创新中心,今年成功引进18个创业项目,包括牛津大学ISIS技术转移机构,两支专注生物医药领域的私募基金以及医号线医药科技、红树林游戏等高科技创业公司,在孵企业数量达到28家,入驻率达到85%。作为院地合作典范的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内,世界首个纳米大科学装置——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正抓紧建设,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博士、试验站副总指挥丁孙安说:“实验站通过500米超高真空管道把各功能设备相互连接,让纳米材料传送、分析和加工始终处于‘零污染’环境,实现原子尺度上材料与相关器件的本征规律的探索,缩短研发及产业化时间,大大提升我国重大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制水平。”

园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设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形成创新的吸附效应、聚合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园区将根据《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要求,构建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利益收入对接机制,完善创新成果产业化机制,努力建成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区。


450个创客项目获市场融资超7亿元

众创空间从“数量领先”到“创新领跑”

“众创”,一个热得发烫的名词。在园区,“众创”已经跨过了“物业后勤”第一代孵化和“物业后勤+风投撮合”第二代孵化,进入提供产业链资源服务的众创空间3.0时代。

今年,众创空间“36氪”上线了一款大数据分析工具——氪指数。所谓氪指数,就是通过系统检监测全网络下载量、媒体曝光量、资本市场投资情况,高端人才流动情况等大数据,及时捕捉创业者发展“路障”。苏州36氪孵化器负责人李立治坦言,氪指数构建了早期创业者的发现机制,也进一步明确了众创空间的发展理念:时刻把创客需求放在第一位。

触摸创客的心跳,感知创客的渴求,园区打造了与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齐名的“金鸡湖创业长廊”,这条长廊已汇聚了像36氪这样的众创空间47家,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以及Plug&Play、联想之星、创业家等国内外知名专业孵化机构也纷纷入驻,目前已吸引孵化了450个项目,获得市场融资超7亿元,促进带动4000余人就业。这些创新型孵化器在初创、成长、加速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为创业企业提供产业化的孵化服务链,孵化平台的运营模式由原来的政府行为转变为市场行为,以个性定制、深度参与的方式,提高创业服务效率和孵化成功率。近日,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首批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的众创空间名单,江苏有8家入选,全部来自苏州工业园区,园区的众创空间已从“数量领先”到“创新领跑”。

今年12月10日,一朵“腾讯云”让园区的创客们倍感“窝心”。根据园区与腾讯云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园区认定的孵化器所推荐的孵化项目,经审核后就可以享受腾讯云半年免费及半年半价服务,包括可享受最高200核云服务器核数、最高40兆带宽、最高200兆内容分发网络。腾讯云也被园区纳入“云彩服务供应商”,每年园区内的腾讯云用户将获园区百万扶持补贴。有了“腾讯云”的支持,园区创客们不用去考虑服务器、存储和带宽的问题,一心一意开发产品,把软件产品速度更快、容量更大、出口更宽的问题交给云端去处理。

根据《总体方案》,园区将完善国际化创新生态环境,积极发展“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创业服务业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引导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创业服务、支撑创新发展。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促进科技服务业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


人力资本投入占GDP 比重超北京

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更趋市场化

再鼎医药(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博,留美博士,曾在辉瑞制药主持多个小分子抗癌药物的质量研究。在刚刚揭晓的园区第六届“金鸡湖双百人才”名单中,张博凭借肝癌治疗药物的产业化项目荣获领军人才称号。在他看来,在国内的不少地方,创业者除了搞研发,还要租场地、找风投,大小事都要亲力亲为。“来到园区后,政府部门的亲商理念让我们深受感动。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也相对完备,规模效应明显,这为我们企业快速进入产业化提供条件。这种聚集效应和人才储备太难得了。”张博感叹。

今年,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课题组调研撰写的《苏州工业园区人才软环境建设评估研究》指出,园区人力资本投入占GDP比例已经达到10%,超过国内一线城市如北京。随着外资企业和海外归国人才的大量引进以及相应政策措施的实施,园区正逐步形成一种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幸福感的主观评价中,高层次人才与具有海外经历的人才都给园区打出了高分。

近年来,园区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实施以来,已累计引入各类领军人才超过2200名,他们已成为园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园区科技局副局长、知识产权局局长许文清表示,2007年至今,园区已完成了九届科技领军人才创业项目评审,累计评选领军人才项目899个。截至2014年底,领军人才项目累计注册资金总额达80亿元,目前有100家企业销售超1000万元,20家企业销售超过1亿元,园区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效应正在加快显现

《总体方案》提出要“探索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其实园区早已启动以市场、知识、业绩、素质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在今年的科技领军创业项目评审中取消了网络评审,加快已落户项目的评审速度,对于国内知名大赛总决赛入围项目、有重大进展的往年落选项目开辟“绿色通道”。评审、评价体系的不断创新,使科技领军人才项目充满生机和活力。统计显示,随着园区科技领军人才计划评审的逐年推进,领军项目对政府投资资金的需求反而逐年下降

根据《总体方案》园区将进一步完善优秀人才集聚机制,积极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政策,营造尊重创新、保护创新、鼓励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制度环境。探索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完善职务发明、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使创新人才更多地分享成果收益。注重人才发展环境建设,集聚国际化创新人才,争创苏南国家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